诗词原文
春日寻芳
宋·杨万里
芳意十分强半在,为君先踏水边春。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富有生活气息,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春天的芬芳气息大半还留存着,我为了你先去探寻水边的春色,柳条已经快要被折尽,花朵也几乎全部飘落,试问那远行的人啊,你是否还会归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寻觅芳菲之景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珍惜与留恋,同时也隐含了对远方行人的思念与期盼,首句“芳意十分强半在”点明春意尚浓,次句“为君先踏水边春”则透露出诗人为了某人(可能是远方的朋友或亲人)先去探寻春色的深情厚意,后两句通过“柳条折尽花飞尽”的意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即将逝去,最后以“借问行人归不归”的设问,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寻芳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留恋,首句“芳意十分强半在”以“强半”二字,巧妙地表达了春意尚浓但已近尾声的微妙感受,次句“为君先踏水边春”则通过“为君”二字,将诗人的情感与远方的行人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厚意,后两句通过“柳条折尽花飞尽”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即将逝去,同时也为最后一句的设问埋下了伏笔,最后一句“借问行人归不归”以设问的形式,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行人的思念之情,又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仕途不顺或友人离别之后,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借自然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杨万里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自然也不例外,他通过描绘春日寻芳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珍惜与留恋,同时也隐含了对远方行人的思念与期盼,这种情感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诗人笔下,春天的芬芳与行人的归期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春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