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舫已妆吴榜稳,舞衫初试越罗新。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水殿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游舫已妆吴榜稳,舞衫初试越罗新。

采莲少女荡轻舟,误入藕花深处游。

(注:“游舫已妆吴榜稳,舞衫初试越罗新”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昌龄的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可能是后人根据王昌龄的风格或其他资料拼凑或仿写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水殿采莲曲”中进行分析,真正的王昌龄作品中,虽无此完整两句,但其描写采莲、水乡风情的诗句颇多,风格相近。)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年—约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汜水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洺州(一说豫州)尉,迁江宁丞,被誉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安史之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译文

荷叶与罗裙一色裁成,荷花与少女的脸庞相映而开,少女们混入荷叶中难以分辨,听到歌声才察觉有人前来,游船已经装饰好吴地的船桨稳稳当当,少女们初次试穿越地新制的舞衣,采莲的少女荡着小舟,不经意间误入了藕花深处漫游。

释义

此诗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少女的日常生活与美丽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少女的青春活力与自然风光的和谐共生。“游舫已妆吴榜稳,舞衫初试越罗新”两句,寓意着准备充分的游船与少女们新制的舞衣,预示着即将开始的欢乐时光。

赏析

王昌龄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此诗也不例外,通过荷叶、荷花、游船、舞衫等元素,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巧妙地将少女与自然融为一体,既展现了少女的青春美丽,又体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通过“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等句,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创作背景

虽然“游舫已妆吴榜稳,舞衫初试越罗新”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昌龄的某一首完整诗作,但结合王昌龄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可以推测这样的诗句可能源于他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热爱与观察,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王昌龄作为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不仅反映了边疆战士的英勇与思乡之情,也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宁静,此诗或许就是他在游历江南时,被当地的美景与风俗所触动,从而创作出的佳作,由于这是基于题目要求的虚构分析,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