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乌夜啼(其一)
宋·陆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
更无一点尘随马,唯有梧桐叶落声。
变体(含关键词句)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构想一个变体,融入该关键词,以展现陆游诗词风格。)
乌夜啼·变体
宋·陆游
月映乌啼夜未央,风摇竹影透纱窗。
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高树疏疏秋意远,孤灯寂寂梦魂长。
人生何处无羁绊,且把闲情付酒香。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变体部分)
月光映照下,乌鸦啼叫,夜色未尽,微风吹过,竹影摇曳,透过纱窗,我虽不能如古人般以瓦片投掷空中发出清脆声响(比喻有志难伸),又怎会轻易放弃,甘愿陷入世俗的泥淖中嬉戏(比喻随波逐流)?高大的树木稀疏,秋意渐浓,孤灯之下,思绪绵长,人生何处没有羁绊呢?不如暂且将这份闲情逸致寄托于酒香之中。
释义
“未能飞瓦弹清角”表达了诗人虽有高远之志,却难以实现的无奈与遗憾;“肯便投泥戏泼寒”则是对自己是否应放弃理想,随波逐流的一种反问与自我鞭策,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坚持。
赏析
此变体诗在保持陆游诗词风格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了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理想与现实冲突时的复杂心境,前两句以夜景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中间两句以“飞瓦弹清角”与“投泥戏泼寒”为喻,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与对现实妥协的抗拒;后两句则以秋景与孤灯为衬,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虽然此变体诗并非陆游原作,但基于陆游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构想这样的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外有强敌侵扰,内有政治腐败,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贬谪,理想难以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与坚持,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这首变体诗可以视为对陆游心境的一种艺术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