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西字)
唐·徐坚
东壁图书府,西垣翰墨林。
讽《诗》关国体,讲《易》见天心。
位以才相授,文随谊共深。
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
圣泽倾尧酒,熏风入舜琴。
欣承解愠意,竦若奉严襟。
日下瞻宸辇,云边识瑞岑。
从兹簪笏去,一咏一思钦。
作者及朝代
作者:徐坚(约670年-742年),字元固,浙江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唐代文学家、史学家,曾任太子文学、集贤殿学士等职,参与修撰《初学记》、《六典》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徐坚是唐代著名的学者和官员,以博学多才著称,他在文学、史学方面均有深厚造诣,曾参与多部重要典籍的编纂工作,对唐代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文风严谨,作品多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译文
东边的图书府藏书丰富,西边的翰墨林文采飞扬。
吟诵《诗经》关乎国家命运,讲解《易经》可见天地之心。
职位因才华而授予,文章随着情谊而愈发深厚。
三位朝臣(此处可能指张说及其他两位)在朝野间从容不迫,岁末之时更显出他们之间的深厚交情。
圣上的恩泽如同尧帝的美酒,和煦的南风伴随着舜帝的琴声。
我们心怀感激地接受圣上的宽慰之意,恭敬地如同面对严师。
日下仰望皇上的车驾,云端辨认吉祥的山峰。
从此之后,我们手持簪笏离去,每咏一诗每思一事都充满敬意。
释义
这首诗是徐坚奉和唐玄宗送别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时所作,诗中赞美了集贤学士的才华和品德,以及他们对国家文化的贡献,也表达了对圣上恩泽的感激和对未来仕途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工整,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首联以“东壁图书府,西垣翰墨林”开篇,点明了集贤学士的学术地位和文化贡献,颔联通过吟诵《诗经》和讲解《易经》来展现学士们的才华和学识,颈联“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则突出了学士们在朝野间的从容不迫和深厚交情,尾联则表达了对圣上恩泽的感激和对未来仕途的期待。
在情感表达上,这首诗充满了对学士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圣上恩泽的感激和对未来仕途的憧憬,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坚在唐玄宗送别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时所作,当时,张说作为集贤学士的杰出代表,被唐玄宗赐予宴会以示嘉奖,徐坚作为同僚和友人,也参与了这次宴会,并即兴创作了这首诗来赞美张说和其他学士的才华和品德,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徐坚对学士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也反映了唐代文化繁荣和士人精神风貌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