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百围生远籁,朱弦三叹有遗音。的释义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古松感兴

唐·皇甫湜

大木百围生远籁,朱弦三叹有遗音。

清风吹散千峰雪,寒日留连万壑阴。

尽向人间争宠辱,不知荣落几惊心。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皇甫湜(约777年—约835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家,与韩愈、李翱友善,为韩门高足之一,他的文风峻拔奇峭,为韩愈所推重,与韩愈、李翱并称“韩门三杰”,皇甫湜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多抒发个人情感与见解,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巨大的树木环绕四周,发出悠远的声响,如同弹奏着朱红色的琴弦,三次咏叹后仍留有余音,清风吹散了千座山峰上的积雪,寒冷的阳光在万道山谷的阴影中徘徊,人们都在人世间争夺宠爱与侮辱,却不知道草木的荣枯凋零多少次让人心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松的雄伟与声音的悠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大木百围生远籁”描绘了古松的壮观,次句“朱弦三叹有遗音”则借音乐之喻,形容古松之声的悠扬不绝,后两句则转向对人生的反思,指出人们在世俗中争夺名利,却往往忽视了自然界的恒常与人生的短暂。

赏析

皇甫湜的这首诗以古松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诗中“大木百围”与“朱弦三叹”的对比,既突出了古松的雄伟与声音的悠扬,又隐含了对人生追求的反思,后两句则直接点出人们在世俗中的盲目与短视,与古松的恒常与悠远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皇甫湜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有关,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散文家,皇甫湜对自然之美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刻的思考,在唐代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他可能对人生无常和世俗纷争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他通过描绘古松的雄伟与声音的悠远,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