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散尽家财
唐·杜牧
倾家取乐不论命,散尽黄金如转烛。
笙歌鼎沸君莫愁,老夫自要寻幽独。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明丽隽永,内容多抒发个人抱负、感慨历史兴衰,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为了寻欢作乐,全然不顾命运的安排,将家中的黄金财富像转动的烛火一样迅速散尽,在那笙歌鼎沸、热闹非凡的场合中,你或许不会感到忧愁,但我这位老者却只想独自去寻找那份宁静与幽独。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观的不同看法,前两句“倾家取乐不论命,散尽黄金如转烛”描绘了某些人为了享乐而不惜倾尽家财,对命运毫无敬畏之心的态度;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自己追求精神层面的宁静与超脱,不愿随波逐流,宁愿在喧嚣之外寻找内心的平静。
赏析
杜牧此诗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批判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沉迷于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的现象,前两句的“倾家取乐”与“散尽黄金”形象地刻画了这种奢侈无度的生活状态,而“不论命”三字更是点出了这种生活方式的盲目与短视,相比之下,诗人自己则选择了“寻幽独”的道路,体现了他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也是个人价值观的坚定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仕途不顺、对现实感到失望的时期,晚唐社会风气奢靡,许多人沉迷于物质享受,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杜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并通过自己的诗作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个人精神自由的追求,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人生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