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田家收获
唐·韦庄
君家稻田冠西蜀,捣玉扬珠三万斛。
十月霜风吹不倒,子粒团团如明珠。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才进士及第,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称帝后,韦庄任宰相,主持朝政,韦庄的诗大多描写晚唐离乱生活,感情深挚,语言流丽,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及《全唐诗补遗》录其诗三百余首。
译文
你家的稻田在整个西蜀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稻谷成熟时,如同捣碎的玉石和扬起的珍珠,数量达到了三万斛,十月的霜风也吹不倒这些稻谷,每一粒都饱满圆润,就像明珠一样。
释义
“君家稻田冠西蜀”:你家的稻田在整个西蜀地区都是最好的。
“捣玉扬珠三万斛”:稻谷成熟时,如同捣碎的玉石和扬起的珍珠,数量极多,达到了三万斛(古代容量单位,一斛约等于现在的五十升)。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农家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农家辛勤劳动和丰收成果的赞美,首句“君家稻田冠西蜀”直接点明了主题,突出了农家的稻田在整个西蜀地区的优越性,次句“捣玉扬珠三万斛”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稻谷比作捣碎的玉石和扬起的珍珠,形象地描绘了稻谷的丰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家丰收成果的赞叹,后两句“十月霜风吹不倒,子粒团团如明珠”进一步强调了稻谷的坚韧和饱满,展现了农家在辛勤劳动后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在四川地区的经历有关,韦庄在晚唐至五代时期曾长期在四川地区生活和工作,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农业生产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验,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四川地区看到农家丰收的景象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韦庄表达了对农家辛勤劳动和丰收成果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