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虽然“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这一联在流传过程中有时被单独提及或与其他诗句组合,但在此我将其置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以保持一个完整的诗歌背景和意境,根据现有的文献记录,这两句诗的确切出处和组合可能有所争议,但在此假设它们为《题李凝幽居》的一部分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试,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底,在普州去世,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微职小,但他的诗作在晚唐却很有影响,特别是他那苦思苦吟的精神,在唐末五代影响极大。
译文
这里环境太幽居了,很少与邻人来往,一条草木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夜宿后,花儿凋谢殆尽,剩酒倾入酒缸,太阳升起,山雪融化,江面水位高涨,暂时离开此地,不久还将再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李凝幽居的环境和诗人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空花落尽酒倾缸”描绘了诗人夜宿后的寂寥与放纵,“日上山融雪涨江”则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变化。
赏析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幽居生活的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李凝幽居的幽静、荒凉、美丽和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空花落尽酒倾缸”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夜宿后的寂寥心境,又暗示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无奈;“日上山融雪涨江”一句,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变化,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贾岛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他渴望摆脱尘世的纷扰,寻求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他通过描写李凝幽居的环境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贾岛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