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则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极其珍贵,花儿散发着缕缕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夜深了,春宵里姑娘已经睡得很沉,仿佛连她佩戴的缠臂金都被压得扁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的美好和珍贵,以及在这样的夜晚中人们的闲适与享受,首句“春宵一刻值千金”直接点明了春夜的宝贵,次句“花有清香月有阴”则通过花香和月影进一步渲染了春夜的迷人氛围,后两句“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则通过描绘佳人春睡时的情态,展现了人们在春夜中的闲适与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春夜的美好和珍贵,诗人通过花香、月影、佳人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春夜氛围。“春宵一刻值千金”一句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向往,诗人也通过描绘佳人的情态,展现了人们在春夜中的闲适与享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描写春夜美景的诗歌,当时,苏轼正处于仕途的上升期,但政治上的波折和纷争也让他倍感疲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这一句的具体创作背景和寓意,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和解释,以上赏析仅代表一种可能的解读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