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煎茶
唐·刘禹锡
织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舂连晓静无尘,新泉带雨寒无声。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诗歌风格豪迈,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好学,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授太子校书,后历任监察御史等职,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谪,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不仅在诗歌上有很高成就,在散文、辞赋、论说等方面也有杰出贡献。
译文
手工搓揉出的茶叶色泽如玉般均匀,用碧绿的油光煎制出的茶汤呈现出嫩黄色泽,深沉诱人,夜晚到清晨不停地舂米,环境静谧无尘,新取的泉水带着雨水的清凉,静静地煮沸,无声无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煎茶的全过程,从茶叶的采摘、制作到最终的煎煮,都充满了诗意,首句“织手搓来玉色匀”描绘了茶叶采摘后手工搓揉的场景,茶叶色泽如玉,均匀细腻;次句“碧油煎出嫩黄深”则展现了煎茶时茶汤色泽的变化,碧绿的油光与嫩黄的茶汤相映成趣,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后两句则通过描写煎茶环境的静谧与泉水的清凉,进一步烘托出煎茶时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煎茶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文人雅士煎茶品茗的生活情趣,诗中“织手搓来玉色匀”一句,不仅描绘了茶叶的色泽和质地,还隐含了制茶人的辛勤与匠心;而“碧油煎出嫩黄深”一句,则通过茶汤色泽的变化,展现了煎茶技艺的精湛与茶汤的美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煎茶过程的细腻描绘,又有对煎茶氛围的生动渲染,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
创作背景
刘禹锡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晚年回到洛阳之后,在唐代,煎茶品茗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生活方式,刘禹锡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哲学家,自然对煎茶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这首诗通过描绘煎茶的全过程,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刘禹锡对煎茶技艺的热爱与赞美,诗中“夜舂连晓静无尘,新泉带雨寒无声”等句,也透露出刘禹锡晚年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