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书论
唐·杜甫
昔人论书道,妙意各自领。
韩蔡指成空,欧虞讥未定。
岂知传述者,但说藏诸鼎。
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睎颜平原言犹存。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前人谈论书法之道,各自有独到的见解。
韩滉和蔡卞的书法被指责为空泛,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书法也备受争议。
哪里知道那些传述者,只谈论书法被刻在鼎上流传。
像蜂腰鹤膝这样的字形被用来嘲笑孙过庭(希逸为其字),而春蚓秋蛇般的笔画则被批评为扬雄(子云为其字)的弊病。
苦县(今河南鹿邑)的老子(李耳)崇尚清瘦,书法也讲究瘦硬才能通达神韵。
可惜李邕和蔡邕的书法已经不可复得,但我仍然希望颜真卿(平原为其号)的言论能够流传下来。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对书法艺术的评论,他通过对比和批评前人的书法,表达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诗中提到的“蜂腰鹤膝”和“春蚓秋蛇”都是用来形容书法笔画不流畅、字形不美观的贬义词,分别用来批评孙过庭和扬雄的书法,而“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则表达了杜甫对书法瘦硬风格的推崇。
赏析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甫对书法艺术的深厚造诣,还体现了他对前人书法的批判性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和批评,突出了杜甫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标准,他强调书法的瘦硬风格,认为只有瘦硬的书法才能通达神韵,这种观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诗中也透露出杜甫对书法传承的关注和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论能够引导后人正确理解和传承书法艺术。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甫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关注有关,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不仅擅长诗歌创作,还对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在唐代,书法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书法流派和风格层出不穷,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对前人的书法进行了批判和反思,这首诗的创作可能是在杜甫晚年时期,他对书法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后所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