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从弟勖
唐·韦应物
悼往惜遗爱,追来悲缘情。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贵贱与贫富,造化夙所秉。
熟计当何如,义命宜自安。
虽无十顷田,亦可心宽闲。
岂复求古人,浩荡与之俱。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悼念过去,怀念那些逝去的爱,追忆往事,心中充满了悲伤与眷恋,你应当明白这份深情厚意是不可忘记的,千万不要因为过分追求高官厚禄而忘记了初心,人生的贵贱与贫富,都是上天早已注定的,仔细考虑,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应当顺应天命,安于道义,即使没有十顷良田,也可以心境宽广悠闲,哪里还需要去追求古人的境界,不如与他们一同在浩荡的天地中自在遨游。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赠给其从弟韦勖的,诗中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告诫弟弟,要珍惜亲情,不要忘记过去的深情厚意,不要因为追求高官厚禄而迷失自我,他认为人生的贵贱贫富都是命中注定的,应当顺应天命,安于道义,保持心境的宽广与悠闲。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中通过对比和劝诫,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以及对待人生应持的正确态度,诗人认为,高官厚禄并不是人生的全部,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的个人经历有关,韦应物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多地刺史,他并不热衷于仕途,反而对山水田园生活情有独钟,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之际,他更加珍视亲情和友情,对人生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旨在告诫弟弟要珍惜亲情,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