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别友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的动荡时期,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但才华横溢,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虽然知道人生中总会有离别,但还是害怕岁月流逝得太快太恍惚。
离别的愁绪随着距离的拉远而愈发浓烈,就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水,无穷无尽。
释义
首句“亦知人生要有别”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离别现象的理性认识,即离别是人生的常态,次句“但恐岁月去飘忽”则转而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深深忧虑,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则通过比喻,将离愁比作春水,形象地描绘了离愁的深远与不绝。
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离别的深刻感悟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忧虑,首句与次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理性思考,又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感性体验,后两句则通过比喻手法,将抽象的离愁具象化,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浓郁,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诗人对离别和岁月流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一次与友人的分别中,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篇,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更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