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回未用疑相待,枉尺知君有家戒。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裴回未用疑相待,枉尺知君有家戒。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年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十年,未能有所施展,安史之乱后,杜甫颠沛流离,最终在成都由友人资助建成草堂,度过了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杜甫的诗作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译文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若你顾虑我相待之意有所保留,望你理解这是我遵守家规不敢越雷池。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草堂清幽恬静的环境和诗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裴回未用疑相待,枉尺知君有家戒”两句,意思是客人不要因我备办的菜肴欠丰盛而有所顾虑,我深知你遵守家规,不敢随便用酒,这里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真诚,也透露出对客人品德的赞赏。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首先是人物的性格刻画得生动细致,活画出一位忠厚纯朴、诚恳好客的草堂主人和一位拘谨有礼、与主人无拘无束的客人形象,全篇用赋体写成,既描写环境,又刻画人物,富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诗人善于剪裁,以两个场景来表现“客至”的喜悦,尤其后四句,既描写家居的简朴,又表现宾主的融洽,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流畅,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杜甫草堂初建之时,杜甫历经离乱之后,终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满足,也反映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