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剑买牛吾欲老,乞浆得酒更何求。的解释

梦梦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六

唐·陶渊明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归柴扉,衣裳沾不足。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务农各归家,叶落终归根。

卖剑买牛吾欲老,乞浆得酒更何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陶渊明

朝代: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感悟,影响深远。

译文

在东边的田野里种植禾苗,禾苗长得茂盛,覆盖了整个田野,虽然扛着锄头劳作感到疲惫,但一杯浊酒足以让我自我安慰,傍晚时分回到柴门前,衣裳被露水打湿也毫不在意,路过邻居家时互相招呼,有酒就一起斟酌品尝,从事农耕的人们各自回到家中,就像落叶归根一样,我打算卖掉剑,买头牛来养老,能讨到浆水喝,如果还能得到酒,那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农耕生活的满足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卖剑买牛吾欲老”一句,象征着诗人放弃仕途,回归田园的决心;“乞浆得酒更何求”则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满足和对更高要求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种植、劳作、归家、与邻人共饮等日常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卖剑买牛吾欲老”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而“乞浆得酒更何求”则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更高追求的淡泊,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早年曾有过短暂的仕途经历,但很快就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感到厌倦,于是毅然辞官归隐,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