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过都昌

宋·苏轼

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

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译文

鄱阳湖畔的都昌县,灯火通明,楼台高耸,仿佛有万家灯火闪烁,南山被湖水阻隔,人们难以渡过,只能望着那东风吹老了的碧桃花,感叹时光的流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鄱阳湖畔都昌县的繁华景象,万家灯火、楼台高耸,展现了都昌的繁荣与热闹,南山与都昌之间被湖水阻隔,人们难以逾越,只能遥望对岸,东风吹老了碧桃花,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鄱阳湖畔都昌县的美丽夜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间繁华的热爱,前两句“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都昌的繁华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后两句“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则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奈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历鄱阳湖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乘船经过都昌县,被眼前的繁华景象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都昌夜景的诗篇,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反映了他在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感。

苏轼的《过都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间繁华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