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城南上巳
唐·张说
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三年遇此两回见,人意自随花意来。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以才学著称,武则天时期进士及第,累迁至太子校书,唐玄宗时,因助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乱有功,拜中书令,封燕国公,他擅长文学,尤长于碑文、墓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张说的诗文创作颇丰,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译文
请记住在城南的上巳日那天,木棉花已经凋落,而刺桐花却正盛开,在这三年里,我两次遇到这样的景象,人的心情也随着花开花落而起伏变化。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城南上巳日所见的自然景象——木棉花落,刺桐花开,并表达了诗人对此景的深刻印象以及心情随花而变的感受,上巳日,古代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人们会进行踏青、赏花等活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城南上巳日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细腻感受,首句“记取城南上巳日”直接点题,引出下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次句“木棉花落刺桐开”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春天里不同花卉的盛衰更替,富有画面感,后两句“三年遇此两回见,人意自随花意来”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景的深刻印象和心情的起伏变化,使整首诗充满了人情味和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说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张说在仕途上经历了不少波折和起伏,在上巳日这个传统节日里,他或许在城南踏青赏花时,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未来的不确定,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心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通过自然景象来抒发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