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山水

唐·李颀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千峰万壑无拘束,云去云来本自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号亦不详,东川(今四川雅安一带)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律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边塞风光,语言清新自然,风格豪放飘逸,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齐名,是唐代重要的边塞诗人之一。

译文

那形状丑陋的石头如同半蹲在山下的猛虎,长长的松树倒卧在水中宛如蛟龙,千山万壑之间毫无拘束,云彩飘来飘去本就与山水同呼吸共命运。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丑石与长松,展现了山水之间的野趣与自由,丑石虽丑,却如猛虎般威严;长松虽倒,却似蛟龙般矫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认为自然之美不在于外表的精致,而在于其内在的力量与生命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无拘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壮美景象,诗人通过“丑石”与“长松”两个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自然之美的多样性,丑石与长松虽形态各异,但都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展现了自然的野性与力量,诗人以“云去云来本自同”一句,表达了自然万物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是唐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晚年辞官归隐之后,在仕途失意后,诗人选择回归自然,以山水为伴,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在唐代,山水诗盛行,诗人们往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理想,李颀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