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朝代:宋
作者:释绍昙
文母忧勤初化俗,曾孙仁孝已通天。
周家八百承平业,尽在斯人一念间。
作者简介
释绍昙,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末年,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禅宗诗歌的创作,释绍昙的作品多收录于《禅林僧宝传》等佛教文献中,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深受后世禅僧和文人的喜爱。
译文
文母(指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以她的勤勉和忧虑初步改变了世俗的风气,
曾孙(指周文王之孙周武王)的仁爱和孝顺已经通达上天。
周朝八百年的太平基业,
都凝聚在这位(指周文王或周武王)伟人的一念之间。
释义
这首诗通过赞美周文王及其家族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仁政和太平盛世的向往,首句“文母忧勤初化俗”赞美了周文王母亲太任的勤勉和忧虑,她以身作则,初步改变了当时的风俗习惯,次句“曾孙仁孝已通天”则歌颂了周武王的仁爱和孝顺,他的品德已经得到了上天的认可,后两句则总结了周朝八百年的太平基业,强调了这些伟业都源于周文王及其后代的仁政和美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周文王及其家族美德的赞美,通过“文母忧勤”和“曾孙仁孝”的描绘,展现了周朝开国者的勤勉、忧虑和仁爱精神,这些美德不仅改变了当时的风俗习惯,还为周朝八百年的太平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仁政和太平盛世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后世君王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南宋末年的社会动荡有关,南宋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诗人通过赞美周文王及其家族的美德,表达了对仁政和太平盛世的向往,诗人也可能希望通过这首诗来提醒当时的统治者,只有像周文王那样勤勉、忧虑、仁爱,才能赢得民心,巩固政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周文王及其家族美德的佳作,也是一首反映诗人对仁政和太平盛世向往的抒情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