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刘长卿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雀鸣悲,寂寂人迹稀。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独坐对寒流,空山无鸟过。
作者及朝代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后迁居洛阳,他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性格刚强,不拘小节,两次遭贬谪,他的诗作多写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练,善于熔铸词藻,意境新颖,颇为后人所称道。
作者简介
刘长卿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早年曾游历四方,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深受南朝山水诗派和盛唐王孟诗派的影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五言律诗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是唐代诗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译文
在那深远寒冷的山道上,冷冷清清的溪涧边,我独自徘徊,雀鸟啾啾悲鸣,路上行人稀少,一片寂静,我远在他乡,知道分别后你增添了许多白发,时常在酒宴前向人诉说病中老翁的境况,现在我独自坐在寒冷的溪边,空旷的山林中连一只鸟飞过都没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山、冷涧、悲鸣的雀鸟和寂静的人迹,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后两句“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己病中境况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寒山、冷涧、悲鸣的雀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后两句则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己病中境况的无奈与感慨,诗人通过“遥知”和“时向”两个词语,将时空距离拉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被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情况下,诗人对远方的友人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对自己的病中境况感到无奈和感慨,他通过描绘寒山、冷涧等自然景色,以及雀鸟的悲鸣和寂静的人迹等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