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全诗是什么?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海桥

唐·李颀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潮生浦口蒹葭暮,日落城头鼓角雄。

万顷烟波鸥鹭远,一川云树水天空。

凭栏无限苍茫意,独倚危栏听晚风。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东部)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尉等职,后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诗风雄浑奔放,语言清新自然,尤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齐名,是唐代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我独自来到东海之滨观看日出,又率先踏上如彩虹般横跨水面的石桥,潮水涌来,浦口边的芦苇在暮色中摇曳;日落时分,城头上的鼓角之声更显雄壮,万顷烟波之上,鸥鹭飞得无影无踪;一川云树之间,水天一色,空旷无边,我凭栏远眺,心中充满无尽的苍茫之感,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聆听晚风的低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东海之滨观日出、踏石桥的壮丽景象,以及随后所见到的潮水、日落、烟波、鸥鹭、云树等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苍茫的感慨。

赏析

首联“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以豪迈的笔触开篇,展现了诗人独自观日出的壮观场景和踏桥如踏长虹的奇妙感受,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奔放的基调,颔联“潮生浦口蒹葭暮,日落城头鼓角雄”通过描绘潮水、蒹葭、日落、鼓角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海边日落的壮丽景象和城头的雄壮氛围,颈联“万顷烟波鸥鹭远,一川云树水天空”则转而描写烟波浩渺、鸥鹭远去、云树连绵、水天一色的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空旷无边的意境,尾联“凭栏无限苍茫意,独倚危栏听晚风”以诗人的个人感受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对人生苍茫的深刻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辞官归隐之后,他游历东海之滨,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遂写下此诗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通过对日出、石桥、潮水、日落、烟波、鸥鹭、云树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苍茫的深刻感悟,在辞官归隐的背景下,这首诗更显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