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洞庭歌楚曲,烟波渺渺正愁予。的释义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莫向洞庭歌楚曲,烟波渺渺正愁予。

作者及朝代

雍陶,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国钧,成都人(今四川成都一带),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传世。

作者简介

雍陶生活在晚唐时期,与贾岛、殷尧藩、无可、徐凝、章孝标友善,以琴樽诗翰相娱,留连忘返,当时有“琴樽诗社”之称,他的诗风清新质朴,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往往能在简练的笔触中传达出深远的意境。

译文

洞庭湖上一点烟波也不起,湖面平静得连影子也摇曳不沉,湖水的碧绿全无,却现出深邃的翠色,这洞庭湖想必是水仙梳洗的地方,水中倒映的青螺好像仙女青黛色的螺髻,又似镜中倩影的中心,不要向洞庭湖唱起楚国的歌曲,那烟波浩渺的湖面正使我感到愁苦呢。

释义

前两句描绘了洞庭湖宁静深邃的景象,湖水碧绿深沉,宛如仙境,后两句则通过“莫向洞庭歌楚曲”的告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过往历史的感慨,楚曲往往与楚地的哀怨之情相联系,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水的静谧与深邃,以及诗人内心的愁苦,前两句通过“烟波不动”和“碧色全无翠色深”的对比,突出了洞庭湖的宁静与神秘,后两句则通过“莫向洞庭歌楚曲”的告诫,将诗人的愁绪与洞庭湖的烟波渺渺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愁苦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内心充满了忧虑和迷茫,他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宁静与深邃,以及自己内心的愁苦,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他也通过“莫向洞庭歌楚曲”的告诫,暗示了人们应该避免沉浸在过去的哀怨之中,而应该积极面对现实,寻求未来的出路。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莫向洞庭歌楚曲,烟波渺渺正愁予”两句广为流传,但原诗中前两句“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同样精彩,共同构成了这首意境深远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