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出自哪首诗?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农词

宋·梅尧臣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饱暖,不辞脱袴溪水寒,

水中照见催租瘢。

作者及朝代

作者:梅尧臣(1002年-1060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平淡朴素,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北山种完又种南山,互相帮助耕地哪会有偏心。

但愿人间都能吃饱穿暖,不怕脱下裤子涉入寒冷溪水,

因为水中映照出的是被催租留下的伤痕。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互相帮助的场景,同时揭示了农民在封建剥削下的悲惨生活,首句“北山种了种南山”表现了农民耕种的艰辛与勤劳;次句“相助力耕岂有偏”则强调了农民之间的互助精神;后两句“愿得人间皆饱暖,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则深刻揭示了农民在沉重的租税压迫下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深切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农民在封建制度下的悲惨生活,诗人通过描绘农民耕种、互助的场景,以及农民在寒冷溪水中劳作、被催租留下的伤痕等细节,深刻揭示了农民所承受的沉重负担和苦难,诗人也表达了对农民深切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农民生活困苦,梅尧臣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深入民间,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对农民的苦难深感同情,他创作了这首诗来反映农民的生活现实,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农民命运的关切,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也体现了梅尧臣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