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此句为根据关键词创意添加,非原诗内容,但融入意境)
作者及朝代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作者简介
黄庭坚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工诗文,书法亦自成一家,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体,其诗作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领袖,在文学上,黄庭坚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书法上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诗词、书法、绘画皆能独步一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我办完了公家的事务,登上快阁,倚栏欣赏傍晚的晴景,初秋时节,千山万木落叶飘零,辽阔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清澈的江水在月光下静静流淌,映出一轮明亮的月影,我早已因政治抱负无法实现而不再弹奏那把心爱的瑶琴,只有面对美酒,暂且借酒消愁,聊以慰藉自己孤独的心灵,我渴望回归万里之外的家乡,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心愿就是与白鸥结盟,从此远离尘嚣,归隐江湖。
(注:“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意为:幽居之人伏在几案上默默无语,心却随着天边飞鸿的消失而远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快阁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痴儿了却公家事”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繁琐公务的无奈与厌倦;“快阁东西倚晚晴”则展现了他暂时摆脱公务束缚后的轻松与愉悦,后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归隐的愿望,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初秋时节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两句,以宏大的自然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渺小,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而“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一句(虽非原诗内容,但融入意境),则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当时,他因政治抱负无法实现而心生厌倦,渴望归隐江湖,远离尘嚣,在登上快阁时,他眼前的自然景色触发了内心的情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也体现了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领袖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