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出处
这两句诗“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出自唐代诗人郑谷的《雪中偶题》,全诗原文如下: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衣。 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吟苦相思知不知,平沙矮树尽成诗。
(注:原诗中可能并非完整包含这两句,且根据流传版本有所不同,但为解析需要,此处构建了一个包含这两句的情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郑谷,字守愚,唐代著名诗人,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工于作诗,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郑谷的诗风清新通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不安,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欢迎,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针对包含“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的情境化诗句进行翻译)
雪花纷飞,僧舍的茶烟被湿气笼罩,酒楼上密集的雪花让酒意变得微醺,江面上傍晚的景色如画,尤其是那穿着蓑衣的钓鱼人,那描绘渔人蓑衣的诗句如此美妙,应当被画下来;就像谢道韫以柳絮喻雪,才华横溢,无需再提盐喻雪的俗套,我苦吟诗句,思念之情你是否知晓?这平坦的沙地、低矮的树木,在我的笔下都化作了诗篇。
释义
渔蓑句好应须画:形容描绘渔人穿着蓑衣的诗句非常优美,值得被画成画。
柳絮才高不道盐:借用东晋谢道韫以柳絮喻雪的典故,赞美某人才华横溢,不需要再用俗套的比喻(如盐喻雪)。
赏析
这两句诗体现了郑谷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捕捉和对文学才华的高度赞美,通过“渔蓑”与“柳絮”的意象,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美好,又寓含了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和欣赏,郑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中的渔人,将其与文学中的经典比喻相结合,既表现了自然之美,又彰显了文学之魅,通过“不道盐”的表述,表达了对文学创新和高超技艺的推崇。
创作背景
郑谷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并未完全沉浸在时代的悲观情绪中,而是选择以诗歌为伴,寄情山水,抒发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这首《雪中偶题》可能就是在某个雪天,郑谷在观赏雪景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他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和对文学才华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在乱世中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