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才不用如涧松,我老得全犹社栎。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从弟勰

唐·李峤

君才不用如涧松,我老得全犹社栎。

心迹双清畏人知,时将疏慢见君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峤,字巨山,唐代文学家、诗人,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侍郎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与苏味道并称“苏李”,是初唐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李峤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其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译文

你的才华没有得到施展,就像山涧中的松树一样被埋没;而我虽然年老,却得以保全自己,如同村社中的老栎树一样安然无恙,我们内心纯净、行为正直,却害怕被世人知晓;偶尔在闲暇之时,以疏放不羁的态度与你相见。

释义

君才不用如涧松:比喻对方的才华没有得到应有的施展,如同山涧中的松树,虽生长茂盛,却无人赏识。

我老得全犹社栎:作者自谦,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但得以保全自身,如同村社中的老栎树,虽不显眼,却安稳度日。

心迹双清畏人知:内心纯净、行为正直,但害怕被世人知晓,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态度。

时将疏慢见君时:偶尔在闲暇之时,以疏放不羁的态度与你相见,体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随意自在的交往方式。

赏析

这首诗是李峤赠给其从弟李勰的,诗中通过对比自己和从弟的境遇,表达了对从弟才华未展的惋惜,以及自己虽老但得以保全的庆幸,也透露出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内心清净的生活态度,诗中“涧松”与“社栎”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富有哲理意味,而“心迹双清畏人知”一句,则展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魅力和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峤当时的政治处境和人生经历有关,在唐代,文人墨客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和情感体验,李峤作为一位历经宦海沉浮的文学家,对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比自己和从弟的境遇,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清净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启示作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