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使犹分刺史符,尚方行赐尚书舄。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4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竹使犹分刺史符,尚方行赐尚书舄”,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送杨使君赴邵州》,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送杨使君赴邵州》

唐·韦应物

江流去不息,日月换山川。

别后同云树,秋风几度寒。

竹使犹分刺史符,尚方行赐尚书舄。

洞庭秋水晚来多,归舟应宿芦花侧。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江水不停地流淌,日月交替,山川变换,离别之后,我们如同那同一片云下的树木,各自经历着秋风的几度寒凉,你作为竹使(古代对地方官的尊称)仍然分得了刺史的符节,皇帝还亲自赐给你尚方制作的尚书鞋(象征高官厚禄),洞庭湖的秋水在傍晚时分愈发丰盈,你的归舟应该会在芦花丛中停泊过夜。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为送别友人杨使君赴邵州而作,诗中通过描绘江流不息、日月山川变换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感慨,接着用“竹使犹分刺史符,尚方行赐尚书舄”两句,点明了杨使君即将赴任的高官身份和皇帝的恩宠,最后以洞庭秋水和归舟芦花作结,既描绘了友人旅途的景致,又寄托了对友人深深的祝福和不舍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真挚深沉,前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为全诗奠定了离别的基调,中间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官职和恩赐,突出了杨使君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才能的肯定和赞赏,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既描绘了洞庭秋水的美丽景色,又寄托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别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与杨使君之间的深厚友谊有关,在唐代,官员之间的送别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而韦应物作为一位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生活的诗人,自然会将这种离别之情融入到自己的诗作中,从诗中提到的“竹使犹分刺史符,尚方行赐尚书舄”等细节来看,这首诗可能还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制度,以及皇帝对官员的恩宠和重视。

《送杨使君赴邵州》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别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具体的人事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官员之间的社交活动和朝廷对官员的选拔、任命制度等方面的历史背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