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舍
唐·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雉堞,水阔远渔乡。
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
葛衣疏且单,藜杖斑复斑。
数亩荒园留碧草,一轩幽室贮清欢。
儿童戏野堂前燕,老子看云屋后山。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他的诗作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
译文
田舍坐落在清澈的江水之畔,柴门掩映在古老的道路旁边,野草茂盛遮蔽了城墙的堞楼,水面宽阔远离了渔人的家乡,用珍珠般的浆液和美酒般的玉液来比喻生活的富足(此处为夸张手法),然而六月的农夫却汗流浃背,辛苦劳作,他们穿着稀疏单薄的葛衣,手持斑斑点点的藜杖,几亩荒芜的园子里长满了碧绿的野草,一间幽静的屋子里藏着清雅的欢乐,孩子们在堂前与燕子嬉戏,老人在屋后悠闲地看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艰辛并存的景象,前两句点明了田舍的位置和环境,中间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理想中的富足生活与现实中农夫的辛劳形成鲜明对比,后几句则具体描绘了田舍生活的简朴与乐趣,以及儿童与老人的不同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真实面貌,诗人既赞美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又深刻揭示了农夫的艰辛与不易,通过对比与反差,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充满了诗意与美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田园风情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隐居时期,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流离失所后,杜甫对田园生活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对农夫的艰辛生活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关注,这种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正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