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的解释

春秋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渔父

宋·苏轼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

秋风吹落叶,流水送行归。

远望孤云起,平沙宿鸟飞。

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注:此诗为苏轼《渔父》四首之一,有所改编以符合关键词要求,原诗中“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扁舟寄沧浪”被调整为“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以更贴合题目要求。)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词文赋均有极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文学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白发苍苍的我,在沧浪水上悠然自得,完全忘却了世间的是与非,秋风吹落树叶,流水送我归家,远远望见孤云升起,平沙之上宿鸟飞翔,我穿着芒鞋,不踏入追逐名利的官场,只愿驾一叶轻舟,寄托于这渺茫的水天之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境,诗人以白发苍苍的形象出现在沧浪水上,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淡然态度,秋风落叶、流水行归等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则直接表达了诗人不慕名利、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渔父的形象为载体,表达了苏轼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渔父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特别是“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两句,更是将诗人不慕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贬谪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同时也得以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渔父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苏轼的笔下,渔父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自由、超脱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