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枯木
唐·李商隐
无情枯木今尚尔,何况古意堕渺茫。
寒烟落日孤城闭,野旷人稀草木长。
空山寂寂鸟相语,古寺萧萧叶自黄。
回首天涯芳草尽,伤心春色为谁芳。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无情的枯木如今尚且如此(屹立不倒),更何况那早已消逝的古代情怀更是堕入渺茫之中,寒冷的烟雾笼罩着落日,孤城紧闭城门,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草木疯长,空旷的山中寂静无声,只有鸟儿在相互交谈,古老的寺庙里萧萧风声作响,树叶自然地黄了,回首望向天涯,芳草已经尽头,这令人伤心的春色究竟是为谁而芬芳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枯木、寒烟、落日、孤城、野旷、人稀、空山、古寺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渺茫的氛围,诗人以无情枯木尚能屹立不倒为引子,感叹古代情怀的消逝和不可追寻,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伤。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而含蓄,首联以枯木为引子,巧妙地引出对古代情怀的怀念;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荒凉、孤寂的氛围;尾联则以回首天涯、伤心春色为结,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深深感伤,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内心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伤,他通过描绘枯木、孤城、空山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情怀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与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宇宙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