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旧闻宗长史,五言今复拟苏州。的释义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拟古

唐·韦应物

八法旧闻宗长史,五言今复拟苏州。

清风朗月时时过,茂林修竹处处留。

心远地偏成野趣,水清石瘦带寒流。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阑干看远舟。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见长,风格清新淡雅,自然流畅。

作者简介

韦应物出身贵族,早年仕途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不顺,逐渐转向隐逸生活,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自然、淡泊的境界,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过去听闻长史擅长书法八法,如今我拟写五言诗来效仿苏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此处代指自己),清风明月时常相伴,茂密的竹林处处可见,心境高远,地处偏远,自然形成了山野的情趣;水清石瘦,带着寒意的溪流潺潺,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遥望远方的船只。

释义

首句“八法旧闻宗长史”中的“八法”指书法中的八种基本笔画和结体方法,这里借指书法技艺;“长史”为古代官职名,此处可能指某位擅长书法的长史,也可能泛指书法名家,次句“五言今复拟苏州”表明诗人现在要写五言诗,并效仿自己在苏州时的风格或心境,后六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以及他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清风朗月”、“茂林修竹”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氛围,诗人通过“心远地偏成野趣”表达了自己远离尘嚣、追求自然的心境;而“水清石瘦带寒流”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和冷峻,最后两句“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阑干看远舟”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晚年隐居期间,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逐渐转向隐逸生活,对自然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在创作这首诗时,韦应物可能正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遥望远方的船只,心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