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嘲鲁儒
唐·李白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亲倚子衿贤。
鲁客见萧何,空携空满袖。
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僮仆。
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襦。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之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鲁地的老先生谈论五经,白发苍苍却只会死抠字句,问他经世济民之策,他却茫然无知如同坠入烟雾之中,脚上穿着远游鞋,头上戴着方山巾,慢吞吞地走在直道上,还未行走,尘土就已扬起,秦朝的丞相府里,曾亲自倚重那些儒生贤才,鲁地的客人去见萧何,却只能空着手袖而归,海康的别驾你又在做什么呢?帽带宽松,帽子掉落,连僮仆都感到惊讶,侏儒吃得饱饱的快要撑死,而东方朔却饿得快要饿死,试着吟诵一首青玉案吧,不要羡慕那些穿着紫罗襦的权贵。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鲁地的老先生(鲁儒)的形象,讽刺了那些只知死读书、不懂经世之道的儒生,诗中提到老先生谈论五经却不懂实际应用,见到权贵时手足无措,以及生活上的种种窘态,都反映了作者对这类儒生的不满和批评,也表达了对真正有才华却不得志的人的同情。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幽默的语言,对鲁儒进行了深刻的讽刺,诗人通过对比鲁儒的迂腐无能和真正有才华的人的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诗中“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僮仆”一句,更是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鲁儒的笨拙和可笑,整首诗语言流畅,节奏明快,既有讽刺意味又不失幽默感,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有关,在唐代,虽然儒学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也有一些儒生只知死读书、不懂变通,对社会实际问题缺乏了解和解决能力,李白可能正是看到了这种现象,才写下了这首诗进行讽刺和批评,诗中提到的“海康别驾”等人物和情节,也可能是诗人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历或听闻进行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