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应为王孙朝上国,珠幢玉节与排衙”,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秦妇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里行。
胡兵忽自天山下,风驱电扫过黄河。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翠华南幸万里桥,玄宗始悟坤维转。
寄言旋目与旋心,有国有家当共谴。
秦娥十六语如弦,未解贪花惜杨柳。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汉城新帘隔晓烟,偷弹玉泪湿罗娟。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
蜀锦谩长淮水阔,难载山鸡彩凤飞。
惟有王孙朝上国,珠幢玉节与排衙。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其所作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译文
(此处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只有那些王孙贵族们还能前往京城朝拜,他们手持珠幢玉节,排列成行,进行庄严的朝拜仪式。
释义
“应为王孙朝上国,珠幢玉节与排衙”这句诗描绘了战乱时期,虽然社会动荡不安,但王孙贵族们依然能够前往京城朝拜皇帝,他们手持装饰华丽的珠幢和玉节,排列整齐地进行朝拜仪式,显示出贵族阶层的特权和尊严。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战乱中普通百姓的苦难和王孙贵族的特权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阶级的差异,在战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而王孙贵族们却能保持其特权地位,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这种对比使得诗句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批判性。
创作背景
《秦妇吟》是韦庄在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避乱洛阳时所作,当时,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唐僖宗逃往四川成都,韦庄在洛阳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特别是妇女的不幸遭遇,于是写下了这首长诗,诗中通过描绘秦妇的悲惨遭遇和战乱时期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战争和暴政的强烈谴责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是对韦庄《秦妇吟》中“应为王孙朝上国,珠幢玉节与排衙”这句诗的详细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