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只恐掉头难久住,应须倾盖便深论。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益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益,字君虞,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与卢纶、王之涣等齐名,有“大历十才子”之称,他的诗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在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成就,李益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但其文学才华却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
译文
经过了十年的离乱,我们长大后在异地重逢。
初见时询问姓名感到惊讶,称呼名字时才回忆起旧时的面容。
分别以来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化,畅谈起来直到夜幕降临寺院敲响暮钟。
只怕这次相逢后难以长久相聚,应该趁着车盖相交之时便深入交谈。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与外弟在历经十年战乱后的重逢情景,通过询问姓名、回忆旧容、畅谈别后经历等细节,展现了深厚的亲情和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可能再次分离的担忧,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入交流,不留遗憾。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外弟重逢的感人场景,前六句通过“问姓”、“称名”等细节,生动地刻画了重逢时的惊喜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深厚感情,后两句则通过“只恐掉头难久住,应须倾盖便深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可能再次分离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沉。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十年离乱”与“长大一相逢”的对比,以及“掉头难久住”与“倾盖便深论”的象征,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诗人李益在历经战乱和流离失所后,与外弟重逢于异地,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激动,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