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子由渔家诗三首之一》,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作者及朝代: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原文:
渔家临水住,竹径绕茅檐。
两两三三艇,个个五六个桅。
新丝缲短轴,社酒泼长街。
肯来傅舍人皆说,能致先生子亦贤。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渔家傍水而居,竹篱笆小路环绕着茅屋的屋檐,两三只小艇停泊在岸边,每只小艇上都有五六根桅杆,新丝在短轴上被缲出,社日里酿的酒泼洒在长街上,傅舍人都说您肯来真是太好了,能让先生您来,您的儿子也是贤能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渔家的生活场景,包括他们的居住环境、船只、生活习俗等,并通过“肯来傅舍人皆说,能致先生子亦贤”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来访的欢迎和对其子贤能的赞赏。
赏析:
这首诗以渔家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家的宁静与和谐,前两句“渔家临水住,竹径绕茅檐”写出了渔家的生活环境,清新自然;中间两句“两两三三艇,个个五六个桅”则通过船只和桅杆的数量,展现了渔家的繁忙与活力;后两句则通过友人的来访和对其子贤能的赞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贤能的推崇,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的和诗之一,苏辙先写了一组描绘渔家生活的诗,苏轼便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这组和诗,这组诗不仅展现了渔家的生活场景,也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苏轼的《和子由渔家诗三首之一》以其细腻的笔触、质朴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渔家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