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三过家门而不入

朝代:唐

作者:徐铉

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

问今何官来此地,迁州改郡事何颜。

下车抚民劳瘼馀,流移渐复乡闾居。

桑柘骈阗烟火起,稻粱腴美鱼蟹都。

作者简介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徐铉工于文辞,精于书法,与弟徐锴并有文名,时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其书法取法颜真卿、柳公权,风格圆劲秀逸,为五代宋初之际的书法大家。

译文

再次来到此地,父老乡亲们高兴地迎接我,搀扶着老人小孩争相前来攀谈,他们问我现在担任什么官职来到这里,我因迁州改郡之事感到有些羞愧,下车后我安抚百姓,关心他们的疾苦,流离失所的人们逐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桑树柘树茂密成林,炊烟袅袅升起,稻谷粮食肥美,鱼蟹丰富。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再次回到曾经治理过的地方,受到当地百姓的热情欢迎和感激,诗中通过描写百姓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作者治理地方的成效,以及他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赏析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与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首句“重来父老喜我在”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百姓对作者的欢迎和喜爱,接下来通过“扶挈老幼相遮攀”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百姓的热情和感激之情,后文则通过描写百姓生活的改善,展现了作者治理地方的成效,以及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在某地担任官职期间,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好事有关,当他再次回到这个地方时,受到了百姓的热情欢迎和感激,为了表达这种情感,作者创作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与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官员以民为本、勤政爱民的思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