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知来岁中秋月,又照先生枕曲眠。的解释

风云97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定知来岁中秋月,又照先生枕曲眠”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

宋·范成大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流。

花暖渐催春事动,岁阴不许日闲游。

中宵将别星河转,来岁今宵何处愁。

定知来岁中秋月,又照先生枕曲眠。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著作传世。

译文

家乡的山山水水随处都可以种植楸树(象征墓地),我扛着锄头带着酒壶,就像醉汉一样四处游走,温暖的花朵渐渐催来了春天的气息,但岁月匆匆,不允许我每天都悠闲地游玩,半夜将要离别时,星河已经转动,明年的今天,我又会在哪里为这中秋之月而发愁呢?但我确信,明年的中秋月,还会照耀着我这个枕着酒曲而眠的先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重阳节时游览家乡山水、缅怀先人的情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诗中“定知来岁中秋月,又照先生枕曲眠”一句,更是展现了诗人豁达不羁、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游览家乡山水、缅怀先人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流”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携壶游山的形象,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而“定知来岁中秋月,又照先生枕曲眠”一句,则更是以中秋月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范成大在重阳节时游览家乡山水、缅怀先人时所作,当时,范成大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转折点或面临一些困境,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沮丧,而是以豁达不羁的态度面对生活,在游览家乡山水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宝贵,从而产生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态的真实写照。

《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乐观态度的佳作,它展现了范成大作为南宋著名文学家和诗人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