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蟠桃
唐·韦应物
共知若木初升旦,且种蟠桃莫计春。
风韵渐高宜晚翠,烟光凝艳作秋珍。
仙家自有雌雄树,凡客难逢一两辰。
幸得千年留玉蕊,何辞长作蕊中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大家都知道太阳从若木升起,开始了新的一天,
种植蟠桃树就不要去计较春天的长短。
它的风姿韵味随着季节的推移愈发高雅,
在晚秋时分,它的翠绿和艳丽如同珍宝。
仙家才有雌雄同株的蟠桃树,
凡人是很难遇到这样珍贵的果实的。
有幸能在这千年时光里留住蟠桃的玉蕊,
我又怎会推辞成为这花蕊中的守护人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蟠桃树的神奇与珍贵,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长生不老境界的向往,诗中“若木初升旦”象征着新的开始,“莫计春”则暗示了时间的无限与生命的永恒,蟠桃作为仙家的象征,其“风韵渐高”和“烟光凝艳”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美,而“雌雄树”和“千年留玉蕊”则进一步强调了其稀有与珍贵。
赏析
韦应物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蟠桃树描绘得既神秘又美丽,通过对比凡人与仙家的不同境遇,诗人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永恒生命的渴望,诗中的“幸得千年留玉蕊,何辞长作蕊中人”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韦应物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敏锐洞察力的诗人,韦应物对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有着深刻的感受,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蟠桃这一仙家之物,寄托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永恒生命的理想,这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存在的对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