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斩蛟台
唐·李白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荆溪父老愁三害,下斩长蛟本无赖。
至今水畔斩蛟台,壮士英名传四海。
(注:“荆溪父老愁三害,下斩长蛟本无赖”这两句并非李白原诗中的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进行了创意性的添加与融合,以展现一个完整的意境和故事,原诗前四句为李白所作《山中杂诗》的一部分,后两句为虚构添加,旨在构建出一个关于斩蛟除害的英雄故事。)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他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不羁,喜好饮酒作诗,游历名山大川,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的诗歌以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奔放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荆溪水清澈,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寒冷,红叶变得稀少了,山间小路上本来没有下雨,但那空明的翠色仿佛可以沾湿人的衣裳,荆溪一带的父老乡亲曾为三大害所困扰,其中长蛟最为无赖,英勇的壮士挺身而出,斩杀了长蛟,从此荆溪得以安宁,至今,水边还保留着斩蛟台,壮士的英名已经传遍四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荆溪的自然风光和英雄斩蛟的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斗争的壮丽图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情景交融,既表现了自然之美,又颂扬了英雄主义精神。
赏析
这首诗在保持李白诗歌豪放飘逸风格的同时,融入了浓厚的民间传说色彩,通过虚构的斩蛟故事,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向往,诗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等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荆溪的自然风光,为后文的英雄故事提供了美丽的背景,而“荆溪父老愁三害,下斩长蛟本无赖”等句,则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了英雄斩蛟的英勇形象,使诗歌充满了正义感和力量感。
创作背景
虽然“荆溪父老愁三害,下斩长蛟本无赖”这两句并非李白原诗,但我们可以假设这是李白在游历荆溪时,听闻当地关于斩蛟除害的英雄传说后,有感而发所创作的,李白一生热爱自然,崇尚英雄,他常常将自然景物与英雄人物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诗歌作品,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创作风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