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先生坐待清阴满,空使人人叹滞淹”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题李处士幽居》,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题李处士幽居》
唐·杜荀鹤
青山门外路,白屋柳边村。
谷静唯松响,山深无鸟喧。
先生坐待清阴满,空使人人叹滞淹。
欲去更相留,移时始得还。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曾隐居庐山、九华山等地,后得第,授翰林学士,因故不能调,潦倒终身,其诗语言质朴自然,多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对晚唐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有《唐风集》传世。
译文
青山环绕着门外的小路,白墙黑瓦的房屋坐落在柳树环绕的村庄里,山谷中一片寂静,只有松树在风中作响,山林深处没有鸟儿的喧闹声,先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树荫布满庭院,却白白地让世人感叹自己才华被埋没、不得志,我想要离开却又被主人挽留,过了许久才得以返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李处士幽静的生活环境,以及他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前两句通过青山、白屋、柳树等元素,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中间两句通过谷静松响、山深鸟喧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后两句则通过“先生坐待清阴满”和“空使人人叹滞淹”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李处士才华被埋没的惋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人,通过描绘李处士的幽居环境,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青山、白屋、柳树、松树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田园画卷,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李处士才华被埋没的惋惜之情,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在游历过程中,拜访了李处士并为其幽居环境所感动而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严重,诗人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和不满,而李处士则选择了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人通过描绘李处士的幽居环境和生活态度,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才华被埋没的惋惜之情,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题李处士幽居》是一首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自然的佳作,通过描绘李处士的幽居环境和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这首诗也展现了杜荀鹤作为晚唐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