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糟曲有神熏不醉
唐·白居易
糟曲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全。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糟曲中的神灵让我熏酒而不醉,雪霜夸赞我的强健却巧妙地与我相伴,站在千峰之巅,我无拘无束,在万象丛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完整,我不与人间争宠夺利,只将心事寄托给沙鸥,不知何时我将归去青山之外,那时月光洒满松林,小径自会显得幽静。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境,首句“糟曲有神熏不醉”以酒神为喻,暗示诗人内心有坚定的信念和超脱的精神,不会被世俗的纷扰所迷惑,次句“雪霜夸健巧相沾”则通过雪霜的夸赞,展现了诗人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不慕名利、归隐山林的心愿。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和归隐山林的志向,首联以酒神和雪霜为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定和强健,颔联则通过“千峰顶上”和“万象丛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颈联“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心愿,尾联则以月光和松风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幽静、恬淡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晚年时期他逐渐厌倦了官场的争斗和世俗的纷扰,开始向往归隐山林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通过描绘自己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境,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