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唐·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
犹有壮心在胸臆,欲随流水去无涯。
(注:“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刘禹锡的某首广为人知的诗作,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病中感怀”中,以展现刘禹锡风格的意境与情感,刘禹锡确有众多表达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精神的诗作,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以下解析将基于这种风格和情感进行。)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晚年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译文
在沉舟旁边,千帆竞发而过;在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而生,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且借这杯酒振奋精神,虽然已到暮年,但我的眼力还好,令人感叹;尽管多病缠身,我的头发却还未斑白,心中仍怀有壮志豪情,想要随着流水去追寻那无边的天地。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虽处病中,但精神不减,对生命充满乐观和希望的态度,前两句以“沉舟”“病树”自喻,暗示自己遭遇困境,但随后以“千帆过”“万木春”展现自然界的生机盎然,寓意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和个人的超越可能,后两句直接点题,强调自己虽老且病,但视力尚好,头发未白,内心仍有壮志未酬,渴望继续追求理想。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刘禹锡典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比“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春”,诗人巧妙地传达了逆境中看到希望、在绝望中寻找生机的哲理,而“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两句,更是以自嘲而又自豪的口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即使身体衰老,精神依然年轻,壮志依旧燃烧。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病中感怀”是虚构的,但刘禹锡确实在其一生中多次遭遇贬谪和疾病,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心态,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逆境中写成,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和积极态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想象为刘禹锡在晚年某次病中,面对身体的衰老和外界的压力,内心却更加坚定,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以此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