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全诗是什么?

春秋1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南堂

宋·苏轼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万瓦鳞鳞生晚翠,孤云杳杳去无迹。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南堂独自朝向西南方,躺着就能看见无数船只缓缓驶入浅溪,傍晚时分,成千上万片屋瓦如同鱼鳞般闪烁着晚翠的光芒,而天边那朵孤独的云朵悠悠地飘向远方,不留下一丝痕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南堂居所的独特视角和宁静心境,首句点明南堂朝向,次句通过“卧看千帆”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后两句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淡泊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南堂独有西南向”一句,既点明了居所的地理位置,又暗示了其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卧看千帆落浅溪”一句,以卧姿观帆的悠闲姿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后两句则通过“万瓦鳞鳞”和“孤云杳杳”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清幽与宁静,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苏轼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谪至黄州期间,在黄州,苏轼虽然政治上失意,但他在文学创作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南堂是他黄州居所的一部分,他在这里度过了许多宁静而充实的时光,这首诗正是他在南堂居所中,面对自然美景,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南堂的独特风光和自己的闲适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