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行空中如枉矢,电光煜煜烧蛇尾。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雷

唐·刘叉

蛇行空中如枉矢,电光煜煜烧蛇尾。

雷公怒引天河水,倾入人间作甘雨。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元和年间(806-820),他性格豪迈不羁,常纵酒使气,以诗酒为乐,刘叉的诗风峻急,善于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惊心动魄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他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蛇形闪电在空中弯曲如弯弓之箭,电光闪烁照亮了蛇尾的末端,雷公愤怒地引来天河之水,倾泻到人间化作甘霖之雨。

释义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雷电交加的壮观景象,首句“蛇行空中如枉矢”用“蛇行”形容闪电的形状,弯曲而有力,如同天空中飞射的弯弓之箭;次句“电光煜煜烧蛇尾”则描绘了电光的明亮和炽热,照亮了闪电的尾部,仿佛要将它点燃,后两句“雷公怒引天河水,倾入人间作甘雨”则进一步将雷电与降雨联系起来,形象地描绘了雷公愤怒地引来天河之水,化作甘霖滋润大地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以雷电为题材,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雷电的威力和壮观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以“蛇行”比喻闪电的形状,以“枉矢”形容其弯曲而有力的姿态,既形象又生动。“电光煜煜烧蛇尾”一句则通过电光的明亮和炽热,进一步突出了闪电的震撼力,后两句则将雷电与降雨联系起来,赋予了雷电以造福人间的意义,使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被雷电的壮观景象所震撼,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诗人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也寄托了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在唐代这个诗歌繁荣的时代,刘叉以他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留下了一首描绘雷电之美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