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酣亭上来看舞,有客新名唤作耽。的释义

小编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舞

唐·白居易

酒酣亭上来看舞,有客新名唤作耽。

翠袖轻摇红烛影,金钗斜插绿云鬟。

腰肢柔弱随风转,眉眼盈盈似月弯。

一曲霓裳人不见,满庭花影月阑珊。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译文

酒意正浓时,我登上亭子观看舞蹈,有位新来的客人,名字叫做耽,翠绿的衣袖在红烛的光影下轻轻摇曳,金色的发钗斜插在浓密的黑发之中,她的腰肢柔弱,随着音乐随风转动,眉眼盈盈,仿佛弯月一般,一曲《霓裳羽衣舞》跳完,人已消失在夜色中,只剩下满庭的花影和即将消逝的月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酒酣之际,于亭上观赏舞蹈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舞者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舞蹈的优美与动人,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酒酣亭上来看舞”开篇,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诗人以“有客新名唤作耽”引出新的人物,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新奇感,在描绘舞者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比喻,如“翠袖轻摇红烛影,金钗斜插绿云鬟”,将舞者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而“腰肢柔弱随风转,眉眼盈盈似月弯”则进一步突出了舞者的柔美与灵动,诗人以“一曲霓裳人不见,满庭花影月阑珊”作结,既表达了对舞者离去的不舍,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心情较为低落,在这首诗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诗人过多的愁绪与抱怨,反而感受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这可能与诗人在创作此诗时,正处于一种暂时的放松与愉悦状态有关,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歌舞升平,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高超的诗歌技艺,还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热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以及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