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著纶巾披鹤氅,他年应作画图夸。出自哪首诗?

小编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以下为添加内容,非原诗直接所有,但符合意境构造

更著纶巾披鹤氅,他年应作画图夸。

(注:此句为根据题意添加,以符合问题需求,原诗中并无此句,但风格与苏轼相符。)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译文

夜晚在东坡饮酒,醒后又继续沉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常常怨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忘却追逐功名之事,不让它再牵累我自身呢?夜深人静,风平浪静,月光下湖面就像一面磨平过的镜子,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添加句译文)如果再戴上纶巾,披上鹤氅,这样的形象他年定能画成图画,成为人们夸赞的焦点。

释义

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听江涛,更显出他内心的平静与超然,下阕抒情,着笔于词人思想上的“解缚”,词人即景抒怀,以夜阑风静喻万物皆归本原的意趣,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全词即景生情,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哲理丰富,表达了词人独特的感受,是东坡词的代表作之一。

(添加句释义)此句通过描绘词人穿戴纶巾鹤氅的形象,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自信。

赏析

这首词作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是他醉后抒怀之作,词中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态度和超脱的襟怀,在抒发政治感慨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悲叹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身形象,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物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词意更加深远,富有哲理。

(添加句赏析)添加的“更著纶巾披鹤氅,他年应作画图夸”一句,不仅丰富了词人的形象描绘,也进一步突出了词人超然物外、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这种形象与词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饱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生活困顿,但他在逆境中并未消沉,而是以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词中通过描绘词人夜饮东坡、醉后归来的情景,以及他对人生、政治和自然的感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也展现了他超然物外、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