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实际上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秋蝶》,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蝶
清·朱彝尊
寂历疏松欹晚照,伶俜寒蝶抱秋花。
空庭日暮鸟争树,短砌风高叶下沙。
老病心情悲节物,江湖身世感年华。
闲来独对西窗烛,却忆前山拾翠家。
作者简介:
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他学识渊博,明诗文,精经学,善书能画,尤工词,为浙西词派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与王士祯合称为“南朱北王”,著有《曝书亭集》等。
译文:
稀疏的树木在傍晚的阳光下显得寂静而倾斜,孤独的寒蝶紧紧抱着秋天的花朵,空旷的庭院中日暮时分鸟儿争抢着栖息的树木,矮墙上风高叶落,沙沙作响,我年老多病,对季节的变迁感到悲伤,江湖漂泊的身世更让我感慨年华的流逝,闲暇时独自对着西窗的烛光,却回忆起前山拾翠的美好时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凄清景象,通过疏松的树木、寒蝶抱秋花、日暮鸟争树、风高叶下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年老多病、身世飘零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凄清景象,进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首联“寂历疏松欹晚照,伶俜寒蝶抱秋花”以景入情,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颔联“空庭日暮鸟争树,短砌风高叶下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颈联“老病心情悲节物,江湖身世感年华”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表达了对年华流逝、身世飘零的无奈和悲伤,尾联“闲来独对西窗烛,却忆前山拾翠家”则以回忆作结,使诗歌的情感更加绵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朱彝尊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江湖之远,身世飘零,年老多病,对季节的变迁和年华的流逝有着深刻的感受,在秋日傍晚的凄清景象中,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怀念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