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乞食
宋·陈与义
饥作行歌饱便卧,此生已得自由身。
粗衣淡饭随缘过,一日清闲似两辰。
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鲁公余乞米。
世路艰难行不易,故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词句明净,诗风明快;后期作品多抒发国破家亡的悲愤,情调慷慨激昂,风格雄浑悲壮,多近似杜甫,著有《简斋集》。
译文
饥饿时边走边唱,吃饱了就躺下休息,此生已经得到了自由之身,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简单的饭菜,随遇而安地度过每一天,一天清闲的时光感觉就像两天那么长,忍受着饥饿读书,泪水像流水一样滑落,至今还记得鲁公(指颜真卿,唐代书法家,曾有过乞米的经历)当年乞米的情景,世上的道路艰难,行走不易,所以我把心事都寄托给了沙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人生艰难、世路坎坷的深刻感慨,首联和颔联写诗人生活简朴,随遇而安,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心态,颈联则通过“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鲁公余乞米”这一典故,暗示了自己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痛苦,尾联则进一步抒发了世路艰难的感慨,将心事寄托于沙鸥,表现出一种无奈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人生艰难、世路坎坷的深刻感慨,颈联中的“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鲁公余乞米”一句,既是对自己生活艰辛的写照,也是对历史上类似遭遇的共鸣,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尾联则将心事寄托于沙鸥,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陈与义生活的后期,当时他经历了金兵入侵中原的战乱,生活变得艰难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艰难、世路坎坷的深刻感慨,诗人也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和寄托情感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