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云
宋·杨万里
不信天形真个样,故应眼力自先穷。
云开日出千峰秀,雨过风清万象雄。
造化小儿知我意,故将变幻恼衰翁。
只今欲去仍回首,万壑千岩一径通。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不乏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鲜明生动,构思新奇巧妙,风格幽默风趣,在“诚斋体”中独树一帜。
译文
我不相信天上的云彩真的能有如此奇妙的形状,大概是因为我的眼力还不够敏锐,无法完全捕捉到它们的美丽,但当云开日出,千山万峰展现出它们的秀丽身姿;雨过天晴,万物都显得雄浑壮丽时,我才意识到自然的神奇,这造化的精灵似乎知道我的心思,故意用它那变幻莫测的景象来捉弄我这个衰老的人,即便如此,我还是忍不住频频回首,想要再看一眼那万壑千岩间唯一的小径,它通向的是无尽的美丽与神秘。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幻莫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自身认知局限的反思,首句“不信天形真个样,故应眼力自先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怀疑和自身观察能力的谦逊;后几句则通过云开日出、雨过风清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神奇,以及诗人对此的深深吸引和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题材,通过对比和反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自身认知局限的清醒认识,首句的不信与后文的惊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景象的神奇与美妙,诗人通过“造化小儿知我意,故将变幻恼衰翁”的幽默笔触,表达了对自然造化捉弄人的无奈与自嘲,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形象生动鲜明,构思新奇巧妙,展现了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在游历山水之间,对自然之美有着深刻的感悟,在游历过程中,他目睹了自然景象的变幻莫测,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与壮丽,同时也反思了自身认知的局限,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自身的反思,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歌,这首诗也反映了杨万里晚年时期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代诗宗的深厚底蕴和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