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井中圆
唐·皎然
圆间有物物间空,
岂有圆空入井中。
莫向人间争宠辱,
浮生恰似一飘蓬。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皎然写过此诗,但皎然是唐代著名诗僧,以其禅意诗风著称,故以此身份及朝代为背景进行创作。)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早年信奉道教,后皈依佛门,成为一代诗僧,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禅理禅趣,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坛增添了一抹独特的禅意色彩。
译文
圆的中间有物体,物体之间又有空隙,
哪里有圆满无缺的空间能落入井中呢?
不要在人世间争名夺利、计较宠辱,
人生短暂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
释义
首句“圆间有物物间空”以圆和物、空的关系,寓言人生与世界的复杂多变,暗示圆满之中亦有缺陷,万物之间皆有空隙,次句“岂有圆空入井中”进一步以圆空不可能落入井中的逻辑,表达了对绝对圆满、无缺状态的质疑,后两句则转而抒发人生感慨,劝诫世人不要过于执着于名利宠辱,因为人生短暂且无常,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
赏析
此诗以圆与物、空的哲学思考开篇,寓言式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通过圆空的不可能性,诗人巧妙地揭示了世间万物皆不完美的真理,进而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后两句则是对人生态度的直接抒发,诗人以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禅意心态,告诫世人要珍惜当下,不要为名利所累,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设想其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的禅修生活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有关,皎然作为一位诗僧,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禅意和哲理,在禅修的过程中,他可能对人生、世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从而创作出这首寓意深远、富含哲理的诗篇,通过这首诗,皎然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也向世人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